1、【出处】《老子2113》 第1则 原文: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5261恶已;4102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
2、1653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盈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,恒也。
(资料图)
3、 译: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,就知道什么是丑了;都知道什么是善,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。
4、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(有有就有无,有无就有有),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,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(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,反过来也一样),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,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,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,这道理是永恒的。
5、 第2则 原文:三十辐,共一毂,当其无,有车之用。
6、埏埴以为器,当其无,有器之用。
7、凿户牖以为室,当其无,有室之用。
8、故有之以为利,无之以为用。
9、 译:三十根辐条,聚集到车毂上,只有车毂中间是空的(就是说只有有了它中间空的地方),才成就了车子的作用。
10、和陶土来做陶器,只有器皿中间是空的,才具备器皿的作用。
11、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,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,才具备房屋的作用。
12、因此有车子、器皿、房屋等是一种便利,但恰恰是“无”使它们发挥了作用。
13、 第3则 原文: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,自见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,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长。
14、其在道也,曰余食赘形,物或恶之。
15、故有道者不处。
16、 译: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,跨步行的人走不远,(就好像)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,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,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,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。
17、 (“自见”“自是”“自伐”“自矜”等行为)用道的观点来看,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,就连有的畜生都厌恶这些东西,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“自见”“自是”“自伐”“自矜”的境地。
18、 第4则 原文: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
19、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
20、知足者富,强行者有志,不失其所者久,死而不亡者寿。
21、 译:了解别人的人聪明,了解自己的人圣明(即了解自己更重要)。
22、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,战胜自己的人刚强(即战胜自己更重要)。
23、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。
24、确定不移、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。
25、不丧失合适位置的人(比如那些自知、自胜的人)能够长久。
26、死得不荒唐亦即正常死亡的人就是长寿的。
27、 第5则 原文:为无为,事无事,味无味。
28、大小多少,报怨以德,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。
29、天下难事必作于易,天下大事必作于细。
30、是以圣人终不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
31、夫轻诺必寡信,多易必多难。
32、是以圣人犹难之,故终无难矣。
33、 译:以“无为”的态度作为,以无所事事的态度做事,以恬淡无味为滋味。
34、大生于小,多起于少,用恩德来报答怨恨,从难事的容易处入手来解决它,从大事的细小处入手来完成它。
35、 天底下的难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,天底下的大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细小的事(解决了一件件容易的事,最终也就解决了难事;完成了一件件细小的事,最终也就完成了大事)。
36、 所以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始终不做大事,因此成就了自己的伟大。
37、轻易向人许诺一定缺少诚信,把很多事情看得容易一定会遭遇很多困难。
38、因此达到最高境界的人遇事尚且把它看得困难,因此他始终没有困难。
39、 第6则 原文: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,其脆易泮,其微易散。
40、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。
41、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。
42、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。
43、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
44、民之从事,常于几成而败之。
45、 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
46、 译:事物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,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,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,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。
47、要在还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,要在还没有陷入混乱的时候治理混乱。
48、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,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。
49、 很高很高的台子,是从一筐土开始建起来的。
50、很遥远很遥远的行程,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。
51、人们做事,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让它失败了。
52、如果在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,就不会败坏事情了。
53、 第7则 原文: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坚强。
54、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
55、故坚强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。
56、是以兵强则灭,木强则折。
57、强大处下,柔弱处上。
58、 译: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,他死后身体是僵硬的。
59、草木活着的时候是柔软易断的,它死后是干枯的(硬挺挺的)。
60、因此坚强跟死亡是同类的,柔弱跟生命是同类的。
61、因此军队逞强就会被消灭,树木刚强就容易被折断。
62、逞强逞大的人落入下风,持守柔弱的人占据上风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